产品展示
- 发布日期:2022-08-17 00:10 点击次数:108
图片
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、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,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!
这是昔日“神童”魏永康的讣告,短短几句,令人感慨万千。
图片
从1983年6月出生,到今年11月疑因工作太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猝死。
他只有38岁。
图片
而就是这38年里,他经历了别人一生都无法经历的事。
2岁识千字,8岁上中学,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。
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,20岁遭中科院劝退,27岁结婚生子。
他的人生,比小说还要曲折和精彩。
图片
魏永康的父亲魏炳南是退伍军人,母亲曾学梅是百货公司工人。
他出生那年,正是高考全面恢复的第5年。
母亲曾雪梅因为结婚嫁人,没有去考,所以这份愿望就传递到了魏永康身上。
图片
在母亲曾雪梅眼里,魏永康是当之无愧的神童。
1岁3个月时,曾学梅就开始教他写字。
到1岁6个月大时,魏永康已经能写下七八十个不同的字。
两岁时,更是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。
图片
一年级开学的头三天,校长就根据他的学习情况,特意安排他读五年级。
1991年10月,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。
只读了一年,校领导就与班主任老师决定,给魏永康再跳级,直接读初三。
图片
当年,湖南省内的媒体报道了这个“神童”,经过媒体报道,“华容神童”升级成了“湖南神童”、“天才少年”。
魏永康的学习成绩也确实不错。
“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、三等奖”、“物理学竞赛二等奖”、“(希望杯)全国数学邀请赛”获奖等等,奖状挂满了墙壁。
图片
13岁时,魏永康以606分的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,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。
图片
2000年,17岁的魏永康在大学毕业后,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。
但是三年后,魏永康便被劝退,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。
图片
原因是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:
热了不知道脱衣服,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。
穿着单衣往外跑。
房间不打扫,屋子里臭烘烘的,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。
而且,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,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,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。
也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。
图片
听上去像个玩笑,但其实一切早有预兆。
早在上小学时,就有老师反应魏永康上课总坐不住,多次跑出教室。
甚至离开座位,到别的同学课桌上乱翻书本与作业本。
那时候校长就抱着魏永康,将他退回家。
图片
等到魏永康上初中后,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,专门用来陪读。
后来,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,正式成为儿子的全职“书童”。
图片
除了学习外,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。
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,给儿子洗衣服、端饭、洗澡、洗脸。
为了杜绝儿子早恋,曾雪梅从小就向他灌输:
“女孩子是妖精,是美女蛇,招惹不得,万一招惹了,一生的事业就毁了。”
图片
这样的办法确实让魏永康专注学习,提高了成绩,但也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交友,甚至是对女性的看法。
而这个后果就是魏永康因为被同学欺负和孤立导致抑郁。
比如常常因为被人踢一脚,或者头上无故被弹痛而痛哭一整夜。
图片
但只要成绩好,这些在曾学梅看来都无所谓。
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,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,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。
彼时曾学梅心想,这都是小事,他将来长大离开我,人这么聪明,很快就能学会的。
图片
但没想已经形成习惯,改不过来了,而曾学梅依然觉得是魏永康太不争气。
“他都这么不争气了,他去死!我还管他!”
自此之后,她和儿子几乎不交流了。
魏永康后来的故事,也是由妻子付碧补全的。
图片
退学两年以后, 平庸的意思因为神童的光环,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邀请魏永康前去上班。
在那里,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付碧。
尽管后来由于生活的“不适应”,魏永康辞去了工作,但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。
在魏永康重新找到一份程序员工作,安定下来后,两人也结婚生子。
图片
在付碧眼中,与传说中的不近人情相比,魏永康变开朗了很多。
以前连出去玩是浪费时间,现在也会到歌厅里唱歌。
图片
还会邀请客人前来家里做客,也会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。
对女性的观念,也改变了很多。
图片
看着儿子回到正常人的世界,曾学梅终于开始反思:“我不怪他,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,对他也太狠了。”
“是我的错,真的全部是我的错,他后面的这一段错都在我,全部都是我的错。我真是太对不起他了。”
图片
但是曾学梅也不甘心,她曾经与付碧商议,她来教孙子文化知识,而儿媳教他生活能力、做人做事。
这个提议遭到了付碧的反对。
甚至为了不让婆婆剥夺孩子的童年,付碧还禁止曾学梅在孩子面前说:
“你爸爸在你这个岁数,已经……”
图片
很多人说,年少时的魏永康和中年的魏永康,完全就是两个人。
年少的他是被逼迫的,他自己没有主动想去做好。
中年的他是自己想把生活过好,所以再苦再难,也是主动积极的。
确实,神童之后的普通人生活,虽然短暂,但明显过得更幸福。
也由此可见,选择什么样的教养方式,会直接关乎到人的一生。
只是在这个世界上,从耀眼到陨落的不止魏永康一个人,也不止一个“魏永康的母亲”。
以超常培养方式将天才少年们捧上神坛的做法,从1978年的少年班就开始了。
图片
那一年,产品展示最传奇的神童叫宁铂。
2岁半熟背30多首毛著诗词,3岁能数100个数,4岁能识400多个汉字,5岁上学,6岁自学《中医学概论》,8岁能下围棋,熟读《水浒传》。
图片
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他的事迹,其实他也就没有什么事迹。
从少年班出来后,就出家做了和尚。
图片
多年后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宁铂说,如果青春可以重来,他绝不会再读少年班。
还有河南神童张易文。
张易文5岁的时候,就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学习天赋,意识到这一点后,张爸爸就为张易文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:
10岁考上大学,20岁博士毕业。
图片
于是,5年时间里,张易文做的只有一件事——学习,还不是学校教育,而是张爸爸创办的私塾教育。
2016年,张易文9岁,被父亲安排去参加高考,这一消息成为了当年高考媒体争论的焦点。
让人费解的是,张易文只考了172分。
图片
但这次考试的落榜,并没有让张父妥协,而是对张易文进行了四个月的复读培训。
再次参加高考,张易文的成绩是352,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。
这让张父觉得很满意。
图片
可张易文进入大学,问题就出现了。
她当时还是个孩子,很多生活都不能自理。
比如常年只专注学习,身体非常瘦弱,根本参加不了体育训练。
身高只有1.3米,连食堂打饭的窗口都够不着。
年龄太小,在学校也没有朋友。
图片
但是张爸爸不以为意,总有一天会长大的,大一够不着柜台,大三还能够不着吗?
张易文确实能自己打饭了,但这也意味着她大专毕业了。
图片
接下来何去何从,按照张易文的成绩,选择专升本,成功率可以说是渺茫。
但是选择就业,年龄又太小。
最终,张易文只能回家在父亲的培训机构当老师,一个月父亲给她开2000元工资。
图片
这样的事也不只中国有,外国也有很多。
数学神童苏菲娅,13岁考入牛津大学,三年之后离校出走。
美国神童威廉·希迪斯,9岁时就考进了美国哈佛大学,46岁的威廉穷困潦倒,病死在了波士顿附近的一间出租屋里。
钢琴神童特伦斯,12岁即成舞台宠儿,22岁自结传奇一生。
对于许多神童都是昙花一现,甚至结局非常不幸的例子,英国心理学家苏珊·奎廉姆解释说:
“问题的关键在于,人们往往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,最终他们所受到的压力将全部释放,变为反抗,从而引发各种问题。”
图片
事实上,在魏永康讣告下方,就有很多人给他留言称:
兄弟,一路走好!来世做个普通人。
只是目前来看,人们对神童的狂热,从未停止,甚至还发起了造神运动。
图片
比如前一段时间刷屏的神童岑怡诺。
岑怡诺最广为人知的称号是天才“作家”。
据她说,自己一天作诗2000首、词牌300首、小说15000字。
14岁还出版了一本书。
图片
有人质疑她,每天2000首诗,半个月就可抵诗圣陆游。
就算一天作1440分钟,即便不眠不休不食不便,也至少要平均43秒钟写一首诗。
但岑怡诺和她的导师却深信不疑,还表示2018年要出一本自传;在2020年,要买一辆玛莎拉蒂;等到2024年,要在鸟巢举办演讲。
距离2024年还有3年,岑怡诺肯定是等不到了。
因为2019年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她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陈安之团队涉嫌诈骗。
图片
望子成龙的父母心无过。我们绝不是苛责东方神童的母亲,她有她的局限。作为一个长期独自带娃的女人,她留给我们是关于教育的反思。
就算天才们总是特立独行、格格不入,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培养兼具高智商和高情商天才的期望。
而且孩子成为普通人,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,才是一件命中注定、势不可挡的事情。
古人曾说,幼有神童之誉,少怀大志,长而无闻,终乃会草木同朽。
图片
智力的早慧,会使人走的更快,却不一定能看得更远。
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,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顺序,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。
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,而且很快就会腐烂。
所以,与其育儿焦虑,不如让孩子在成为普通人的路上,走的有保障,走的更踏实。
毕竟所谓的完美人生,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,都能保有最多的选择权。
图片
就像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的:父母真正的成功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。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
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接受普通,适当放手,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自然生长。
可能会慢一点,差一点,但是,未来可期。
普通的孩子,不一定就平凡,有自我的孩子,才有出息,有幸福感。
-完-
图片及资料来源: